社会实践
当前您的位置: 首页 > 学生工作 > 社会实践 > 正文

热文排行

我院2017级硕士研究生李书献参加2018年中国地理学大会

发布时间:2018-09-02 浏览量:

  829日上午,由中国地理学会和陕西师范大学共同主办、陕西师范大学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与陕西省地理学会等共同承办的“2018年中国地理学大会”在西安开幕。来自全球各地的地理学者4000余人齐聚西安,围绕“新时代中国地理学的发展”主题,总结和交流近年来地理学理论、方法和技术应用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分享新发现、交流新思想;研讨社会经济发展和全球变化背景下生态、环境保护、水土资源利用和城乡统筹与区域协调发展问题;探索新时代中国地理学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的发展路径。陕西师范大学校长游旭群,陕西省科学技术协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孙科,中国地理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傅伯杰,国际地理联合会前秘书长、南非皇家科学院院士Michael Meadows分别致辞。中国地理学会常务理事、陕西省地理学会理事长、陕西师范大学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院长董治宝教授主持开幕式。 

  

陕西师范大学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院长董治宝教授主持开幕式 

  开幕式之后,6位学者进行了上午的大会特邀报告。分别是:新时代地理学的发展(报告人: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傅伯杰院士),智能规划未来城市(报告人:同济大学吴志强院士),大数据数据科学与人工智能(报告人: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孙九林院士),黄土高原土壤干层的空间分布(报告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邵明安院士),Human Spatial Behavior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Sustainable Cities(报告人: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关美宝教授),水安全与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报告人:武汉大学夏军院士)。另外6位学者进行了下午的大会特邀报告。分别是:大数据与地理学研究(报告人: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周成虎院士),“一带一路”自然灾害风险与可持续发展(报告人: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崔鹏院士),行星风沙科学研究(报告人:陕西师范大学董治宝教授),More Affective Geographies for Cherishing our Planet (报告人:香港浸会大学Adrian Bailey院士),青藏高原隆起过程与亚洲地理格局形成:问题与思考(报告人: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方小敏研究员),现代乡村地理工程与乡村振兴(报告人:北京师范大学刘彦随教授)。 

  

  同济大学吴志强院士作报告 

  

中科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傅伯杰院士作报告 

  30日上午,在38分会场中,来自北京大学的吴必虎教授围绕“文化地理学中的人地关系”主题作了题为《一带一路的环境制约与古代游历的行为特征:基于古典游记的分析》的报告。吴必虎教授首先从地理环境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亚欧大陆的历史地理环境直接或间接影响了一带一路的产生与发展的观点。他认为,历史上,各国的史官只介绍本国情况,对外在世界了解程度较少,本国史书研究价值较古典游记更为浅薄。古典游记中所记录和描写的旅行见闻中包含各民族的发展历程,对研究一带一路受研究军事远征和宗教传播的作用与影响有重要意义。 

 

 吴必虎教授 

     30日下午,在“新时代旅游地理传统与文化创新()”分会场中,吴必虎教授与保继刚教授到场为新一代“旅游人”进行点评。吴必虎教授赞扬了作报告的一位大四学生,肯定了他的钻研精神,同时希冀更多的本科学生投入相关研究工作。“长江学者”保继刚教授讲到,希望新一代“旅游人”严格要求自己,尽可能地去往高等研究学府继续学习深造,更快更好地提升自我,扛起“旅游”这面大旗。 

  保继刚教授 

  我院2017级硕士研究生李书献在28日下午举行的第十届全国地理学研究生学术年会的“旅游与文化地理”专场作了题为《基于尺度政治视角下的旅游在国际冲突中的应用逻辑——以中韩为例》的汇报,文章基于文本分析法,以时间为轴线进行材料整理,将2016年至今发生的中韩“萨德事件”划分为4个尺度,即群体尺度、国家尺度、超国家尺度以及作为第三方的媒体舆论。根据事件影响的尺度变化特征,可分为前期(2016.02之前)、中期(2016.02-2017.03)和后期(2017.03-至今)三个阶段。朱鹤副教授对汇报进行了悉心指导,建议其补充中国游客与乐天企业之间的具体信息。 

 

 硕士研究生李书献作汇报 

  硕士研究生李书献与部分分会场成员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