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谢冶凤
讲师
博士(北京大学人文地理学)
Email:xieyf@csuft.edu.cn
本科生:《管理学基础》《旅游文化学》《旅游大数据应用》
研究生:《旅游目的地开发与管理》《旅游业发展动态》
国家公园建设与管理
国家公园等自然保护地区域文化、旅游和游憩
《自然保护地》期刊青年编委、审稿人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青年编委
Ÿ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24YJCZH356),中国自然保护地区域文化沉积研究——以武夷山和南山国家公园(候选区)为例,2025年1月-2027年12月,主持,在研。
Ÿ 2024年度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自然与文化遗产空间技术中心长沙工作站开放课题,湖南南山国家公园区域文化沉积研究(24CSWYB07),2024年4月-2026年4月,主持,在研。
Ÿ 谢冶凤, 纪凤仪, 钟林生, 等. 旅游者的生态系统文化服务使用过程研究——以武夷山国家公园为例[J]. 生态学报, 2025,45(02):525-538. (CSCD,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领军类期刊)
Ÿ 张洪超, 常青, 谢冶凤, 等. 基于多源数据的武夷山国家公园游憩行为时空特征研究[J]. 旅游科学, 2025,39(03):33-53. (CSSCI-C)
Ÿ Xie Y, Wu B, Fang Y, et al. In what context do scholars differentiate recreation and tourism in park studies?[J]. Journal of Outdoor Recreation and Tourism, 2022,39:100564.(SSCI,IF=3.462)
Ÿ 谢冶凤, 吴必虎, 张玉钧, 等. 中国自然保护地旅游产品类型及其特征[J].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21,40(3):69-74.(CSCD; CSSCI; PKU)
Ÿ 吴必虎, 谢冶凤*, 张玉钧. 自然保护地游憩和旅游:生态系统服务、法定义务与社会责任[J]. 旅游科学, 2021,35(05):1-10. (CSSCI-C; PKU)
Ÿ 吴必虎, 谢冶凤, 李奕, 等. 生态保护红线战略视域下自然保护地如何划界和分区管控?[J]. 生物多样性, 2022,30(04):21-26. (CSCD; PKU)
Ÿ 谢冶凤, 吴必虎, 张玉钧. 东西方自然保护地文化特征比较研究[J]. 风景园林, 2020,27(03):24-28.
Ÿ 谢冶凤, 郭彦丹, 张玉钧. 论旅游导向型古村落活化途径[J]. 建筑与文化, 2015(08):126-128.(2025年9月CNKI被引量114)
Ÿ 吴必虎, 黄珊蕙, 钟栎娜, 谢冶凤. 游历发展分期、型式与影响:一个研究框架的建构[J]. 旅游学刊, 2022,37(03):50-67. (CSSCI-C; PKU)
Ÿ 吴必虎, 李奕, 丛丽, 谢冶凤. “国家公园负面清单管理”对我国自然保护地和生态保护红线战略的启示[J]. 自然保护地, 2022,2(02):9-21.
Ÿ 王梦婷, 吴必虎, 谢冶凤, 等. 恋地主义原真性:人文地理学视角的建筑遗产原真性解释框架[J]. 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 2021,13(02):102-117.(CSSCI-C)
Ÿ 张玉钧, 熊文琪, 谢冶凤. 提升游憩环境质量,建立国家公园公众参与行动框架[J]. 旅游学刊, 2021,36(03):3. (CSSCI-C; PKU)
Ÿ Xie Y, Li L, Guo Y, Sun X, Zhang Y. Sustainable Tourism-Oriented Conservation and Improvement of Historical Villages in the Urbanization Process: A Case Study of Nan’anyang Village, Shanxi Province, China [M]. // Wang F, Prominski M. Urbanization and Locality: Strengthening Identity and Sustainability by Site-specific Planning and Design. Heidelberg: Springer-Verlag GmbH, 2016. 187-203.
Ÿ 吴必虎, 黄珊蕙, 谢冶凤, 等. 游历的型式及其对文化景观的影响[M]//中国旅游协会旅游教育分会. 中国旅游教育蓝皮书2019-2020. 北京: 旅游教育出版社, 2021:135-140.
Ÿ 吴必虎,黄珊蕙,王梦婷,谢冶凤等. 2022. 旅游与游憩规划.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25年9月更新)